成 語耳濡目染
注 音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
漢語拼音ěr rú mù rǎn
釋 義「耳濡目染」之「濡」,典源作「擩」。「擩」義同「濡」。濡,習染、感染。「耳濡目染」指經常聽到、看到而深受影響。語本唐.韓愈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〉。
△「潛移默化」
典故說明「耳濡目染」原作「目擩耳染」。唐代時,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,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,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。房啟的身世顯赫,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,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。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,受到父祖輩的影響,聽熟了、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,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。後來「耳濡目染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「目擩(ㄖㄨˋ)耳染」演變而出,形容經常聽到、看到而深受影響。
用法說明語義說明經常聽到、看到而深受影響。
使用類別用在「薰陶染化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大人都不學好,小孩每天耳濡目染,怎麼不變壞?因為母親是音樂家,她從小耳濡目染,所以音樂底子不錯。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,為人父母得小心孩子耳濡目染變壞了。他從小耳濡目染做生意的種種,非常清楚商場的機詐與無情。因為家裡開的是棋社,從小耳濡目染,自然對下棋有點心得。因為我的室友都是學德文的,耳濡目染之下,我也會說幾句德國話。從小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,耳濡目染的結果,使他受到頗為深遠的影響。我想到巴黎去長住,就是希望沉浸在藝術的國度中,耳濡目染,找到靈感。也許是耳濡目染的關係,相處久了,我竟發現自己的價值觀深受他的影響。我要把小孩送離這紛擾的環境,免得他耳濡目染,誤以為世界就是這麼醜陋。
辨 識近義成語潛移默化
形音辨誤濡,音ㄖㄨˊ。習染、感染。不可寫作「儒」。
「耳濡目染」及「潛移默化」都有受到影響而產生變化的意思。「耳濡目染」側重於環境的影響,可以是正面的,也可以是負面的;「潛移默化」可以是環境,也可以是人的影響,多用於好的方面。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例句○ㄨ大人都不學好,小孩每天∼,怎能不變壞?
ㄨ○我們應該多讀書,因為一本好的作品對人的思想具有∼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