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改編自本曲的同名民族管弦樂曲,請見「瑤族舞曲 (民族管弦樂曲)」。
《瑤族舞曲》原稱《傜族舞曲》,是一首管弦樂曲,為劉鐵山、茅沅於1951-1952年所創作,描繪瑤族慶祝節日時的歌舞場面。於1953年第1階段民族識別工作改「傜族」為「瑤族」[1],中國隨之將樂曲標題變更,中國以外多有原用舊標題者。
創作過程
編輯
1951年,時年28歲、在中央音樂學院任職的劉鐵山隨中央民族慰問團赴廣東、雲南等地採風,其間在連南縣油嶺村(今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油嶺村)以當地的瑤族民歌及瑤族歌舞鼓樂為素材寫就《瑤族長鼓舞歌》。[2]1952年,茅沅將《瑤族長鼓舞歌》改編為管弦樂《瑤族舞曲》,1953年在北京首演。
其他版本
編輯
1957年由尹其穎移植為同名古箏曲
1962年由彭修文改篇為同名中樂曲
1979年由葉樹涵將彭修文版本改篇為管樂合奏《傜的傳奇》
2009年發行的合唱歌目《瑤山夜歌》,由郭兆甄填詞、蔡克翔編曲[3]
參考資料
編輯
^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
^ 羅艾樺. 《瑶族舞曲》故乡在哪?不是云桂黔,而是广东!. 人民網. 2017-03-21 [2018-01-05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-01-05).
^ 馬金萍. 《瑶山夜歌》的浅析与演唱提示. 黃河之聲. 2014, (11): 31. ISSN 1810-2980.